推杆是业余球手认为最好掌握的,可是下场打球后不久,就会发现成绩好坏与推杆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杆打不好,我们可以说是有难度,回去继续练习。可是有时球就在洞口2、3码,失误了,可恨。

这只在球包里最变化多端的家伙,或长或短,擒龙手、鹰爪功哪怕是用上了莲花指可能也是无济于事。用尽各种法门之后,它还是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堆,也太有个性了,可恨。
只是可恨的对象也不知应该是哪个,哈哈。

(图片来源:网络)
“方法和技巧仅仅占推杆的5%。”虽然对推杆抱有这样态度的也正是那些在球界曾经叱咤的人物,而对业余球手来说推杆的基本要领还是要学习,这里也不再搬运教科书里的内容。
那不讲推杆技术,还有什么可聊的?就当作故事听听吧。
老虎强调,推杆最重要的就是推球扎实(solid),动作平稳流畅。在果岭上米克尔森,与老虎同样地慎重,推杆前也总是走到线路的拐点处反复确认才会站在球前准备推击。

(图片来源:网络)
乔丹·斯皮思(Jordan Spieth)针对自己经常有推杆过短的毛病,在练习场总是这样做,“所以我会到练习果岭找两个相距有段距离的洞口,也许是40英尺。我会各将一支球杆摆在这两个洞口后方约三英尺处,如果球没进洞,也要停在洞口与后方球杆之间。我会站在两个洞口间,离其中一个10英尺,另一个则是30英尺,我会先推三记10英尺推杆,如果球都停在预设的范围内,转过身推三球30英尺的。如果我能够在这两个洞都连续推进三球,练习才会结束。”

(图片来源:网络)
吉姆·福瑞克(Jim Furyk)则专注在自己画线球的滚动轨迹上,“当我练习推杆时,一开始都会在球中央画一条线,然后大约从十英尺处的平坦球位推几球,试着让球中央的线完美笔直地滚动。如果球上的线歪来歪去,表明存在侧旋的力,让其无法沿着目标线前进。我会持续练习,直到每一次在球上的画线都能笔直转动为止。”
当今世界最出色推杆手之一的本·克伦肖(Ben Crenshaw)的两则故事。(注)

(图片来源:网络)
本·克伦肖是奥古斯塔国家球场1984年和1995年两届名人赛的冠军奖杯得主。他给自己使用了二十年的推杆也起了个小Ben 的名字,大Ben和小Ben形影不离。一次在机场小Ben走丢,这可急坏了大Ben,他提出了$2000的悬赏,最后被好心人送回,有惊无险。在两个月后的Colonial公开赛中,小Ben也不负众望,大显神威,在最后一轮四次帮助主人推鸟成功,距离都在15英尺以上。
克伦肖与传奇教练哈维·彭尼克(Harvey Penick)长达35年,超越师徒关系的佳话在高尔夫球界广为流传。

(图片来源:网络)
1995年4月9日的下午,在奥古斯塔球场最后一个洞围聚着的观众鸦雀无声,注视着Ben推完最后一洞,以一杆的优势获得名人赛的冠军,瞬间欢声四起。Ben无力地弯下腰,靠着杆弟双手捂住了脸,放声痛哭。通过电视转播观看比赛的数百万人也许都在想,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天使。就在7天前,哈维·彭尼克去世了。在两周前,病床上的哈维还给本赛季推杆表现不佳的克伦肖做了最后一次指导。参加完老师的葬礼后,在奥古斯塔的四轮比赛中,克伦肖仿佛有了奇异的能力,在刁钻、光滑如镜的果岭上,他从没有出现过三推。所有人都知道,克伦肖是要把这个冠军献给哈维,“我真实感受到他就在我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