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高尔夫知识 >

高尔夫基础框架,很多业余球手存在的问题:把杆握死;没有转身

67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4-09 10:22:50    

高尔夫基础框架,很多业余球手存在的问题:把杆握死;没有转身。


高尔夫基础框架是高球大厦的主体结构,决定了你的挥杆动作(外墙砖)。一旦基础框架定了,挥杆动作基本就定了,挥杆动作只是高球大厦的外墙砖而已。所以,学球,你要去掌握基础框架,而基础框架的道理来自于“你是用身体打球,所以一切都要符合身体结构,基于身体结构的原理来打球”。用身体结构打球,肯定就要“道法自然”、“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否则你身体不舒服、不通畅。

“握杆、站姿、通道、力源、球位、站位、瞄准”,这些是高尔夫基础框架,是认知的问题,跟你的身体条件和身体能力无关,拥有初中物理知识基本就可以领会和掌握。对于这些基础框架,你用认知去理解就行,每个知识点之前都有文章进行了详细地阐述。PGA球手的动作你做不出来,但为什么要这么打的原理你要能认知出来。你认知到原理后,就可以用适合自己身体的方式去打球,也就是适合你自己的挥杆动作打球。基础框架定了,挥杆动作大体就定了(>80%),每个人基于自己的身体特点又会存在一些个性化的不同(<20%),但无关紧要,没有两个PGA球手的挥杆动作是完全一样的。

关于高尔夫基础框架,之前的三篇文章已经把站姿、通道、力源这些规范要点中高差点球手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地方讲了一遍。基础框架中的球位、站位、瞄准之前也有很多篇文章(内容编辑在《高尔夫认知体系技术图解》一书中),大家去翻就行了。特别是球位,虽然这是中高差点球手普遍性的问题,但是之前已经说得口干舌燥了,就不再翻出来讲了,大家自己去翻球位和起力点的文章即可。打球要把球位放好。球位不放好,球位不对,忙乎挥杆动作有啥用呢?球位决定击球质量的80%,如果你还不去重视球位,不去把球位放在合适的位置,球位还是不对的话,那实在是没办法了。

这里,再说下高尔夫基础框架中的“握杆”问题,主要是“握杆过紧”、“把杆握死”的强势握杆问题,因为这是很多新手和高差点、甚至是中差点球手的问题。握杆的要求是“握到手不存在,手的力量不参与击球”、“打球无手(dead hand)”。为什么握杆要握到手不存在,手的力量不参与击球?因为打球是用腰胯之力带动身体旋转带动肩手挥动球杆击球,这是高尔夫运动的核心,打高尔夫就这么点东西。那么,如何握杆?随便你怎么握,你握杆不要影响腰胯之力的通畅释放就行,下杆时“手”不要把腰“拉”住了,手上不要有力把腰发力卡住了。有些球手是用右手手掌握杆(强势握杆)而不是用右手手指“拎”杆,因为这样可以增大握杆的力度,效果好时能增强杆头的鞭打之力、增大杆头速度。有些手小的球员或者力量不足的球员会用手掌握杆,或者有些人习惯了这样握杆。因为是右手手掌握杆而不是手指拎杆,相当于右手就变短了,而打球是以左手和球杆成一条直线,击球时左手和球杆要回到成一条直线的形态。如果你右手变短了,击球瞬间要回到左手和球杆成一条直线的形态就必须右侧身体加速往左侧扑过来,这样才能确保左手和球杆在击球瞬间是一条直线。如果转身时右侧身体不能快速转过去,变短的右手就把杆“拉”住了,就把腰转身“拉”住了,腰胯不能通畅地释放,杆头速度也就“拉”住了,球肯定就是质量不好的球。右侧身体转慢了是右开球,转快了是左栽球,只有转到恰到好处才是高质量的draw球(小hook球)。所以,右手手掌握杆的球手一定转身速度要快,不能把腰胯释放“拉”住了,不要把球杆释放“拉”住了。当然,也不能太快导致左栽球,但总的来说快比慢好。另外,即使你用手掌握杆,也要松握球杆,不能把杆握死了,球杆握死了,杆头的旋转中心就变成了手腕而不是左肩肘,杆头速度就没有了,击球距离就没有了。

说到这里,再多说一句。很多人为什么会这样去强势握杆,是因为他的内心里面认为打球是用“球杆”在“打”球。所以,他们内心的认知认为要把球杆牢牢的握住,用球杆去“打”球。有这个认知后,就会握杆过紧,用右手手掌去握杆,因为这样可以把球杆握紧、握牢,时间长了他们就习惯了,改都没法改。当然也有很多人是因为身体原因导致的用右手手掌握杆,比如小孩子或者手比较小的成年人。

怎么说呢?“打球不是用球杆在打球”,“打球是用身体在挥杆”。杆是你手(身体)的延长,人杆合一了,杆已经成为了你身体的一部分了,球杆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打球是“挥杆”,是swing,你做挥杆动作,球在你挥杆的路径上,球被击发出去,而不是身体拎着球杆用“球杆”去“打”球。这句话可能需要球打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意会。所以,你不能去过多关注球杆、在意球杆,球杆只是你手的延长,你要把球杆握成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保持韧性。任何球杆在手,挥杆动作都是一样的,你swing身体即可。所以,“打球是人的身体在挥杆”,“打球不是球杆在打球”。人杆合一了,打球的工具是“人”而不是“球杆”,既然打球的工具是“人”,你就需要把“人”这个工具的身体结构理解清楚。高尔夫的所有击球原理和击球要领,都是源于“人”这个击球工具的特殊构造(身体结构)推演出来的。这段话有点绕,大家慢慢去意会即可。

握杆中还有一种很容易把球杆握死的情况,就是“右手大拇指正正地压在杆身上”形成“捏杆”,同样造成用右手强势握杆,经常就把杆握死(捏死)了。这些球手为什么会用右手大拇指捏杆的原因跟用右手手掌握杆的情况类似(有些女孩或者年纪大的球手,通过捏杆、手加力,掌握好了可以增强杆头抽球的力道、提升杆头速度、增加击球距离)。一旦右手大拇指捏杆过紧,大拇指压在杆身上用力过大,就把杆给捏死了,而下杆的时候身体发力会本能的导致右手握紧或者捏紧球杆,杆就捏死了,杆就不会跟着腰胯释放走,腰胯带不动捏死的杆头,你经常就会用肩手打球,特别是会用手臂打球,击球效果自然就会很差。

所以,这些右手大拇指捏杆的球手,要不改掉捏杆的习惯,把右手大拇指贴在杆身内侧使不上力,这样就不会阻滞腰胯释放带动杆头的释放。如果你改不掉这个习惯,那么一定要松捏球杆,不能捏死了,否则相克球、左栽急坠球,各种莫名其妙的球都会出来。你把杆捏死了,拼命练挥杆动作没啥用,问题隐患总归在,随时会冒出来。跟右手手掌握杆一样,右手大拇指捏杆如果是松捏球杆的话,打好了的情况下,打出的球路一般都是draw(小hook)球路。“握杆”要“握到手不存在,手的力量不参与击球”,“打球无手(dead hand)”,所以,如果手掌握杆和大拇指捏杆,那么手上的力道要掌握到恰到好处才行,但这种强势握杆,手的力量会很容易甚至本能地会参与击球,所以故障率远高于正常握杆。

“握杆、站姿、通道、力源、球位、站位、瞄准”,高尔夫的基础框架就这么多东西,不需要你的身体条件和身体能力,只需要你“漠视”高尔夫,回到本源把问题想清楚就可以了。基础框架是高球大厦的主体结构,这个不能出问题,因为与身体条件和身体能力无关,只涉及到初中物理的知识,也不应该出问题。之前出问题是因为花花世界把你误导了、把你诱惑了,以后不应该再出问题了。实际上,高尔夫的基础框架,一切都是为了腰胯的通透、通畅发力服务,打高尔夫就这么点东西。你应该在明晰和把握高尔夫基础框架的基础上去练球和打球,不要浪费时间去苦练挥杆动作,不要浪费时间做无效练球。认知清楚了,高尔夫基础框架保证了,打球就是很简单的事,每个人都可以比较简单地把球打好。

最后,讲点“术”的东西-“转身”,这个跟身体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有些人没有腰,腰转不了,没办法),但核心问题还是认知问题,因为一般人都有这个身体条件,但是认知不到位,就没去做到位,就没有“转身”。

跟很多高差点球手打球,他的球总是打不扎实,他们问原因,我总是说他“没有转身”。他自己觉得明明转身了,怎么可能没有转身呢?不转身球杆怎么可能上得去?肯定是转身才能把球杆送上去。所以,即使我说了,他们也不会用心去琢磨,心里也不会接受。“转身”是非常隐蔽的问题,但却是业余球手非常普遍的问题。“没有转身”的一个现象是:一号木开球,感觉球击得很扎实,球飞出去的弹道感觉也是又直又远的弹道,感觉球能飞出去很远,但结果却是球落在200码都不到的位置;铁杆也是一样,感觉击打没问题,就是距离出不来,击球不扎实。

没有“转身”应该讲没有“有效转身”更能接受一点。很多人打球根本没有“有效转身”,转身只是身体站在地上,站在地上转,没有内力生,很多时候是身体轻微侧移的转身(转身要求右胯顶住,但球手不知道为什么要顶住、如何顶住)。表面上是转身了,实际是根本没有“有效转身”。造成转身而没有有效转身的原因,应该是引杆(用肩手去向右侧推杆、身体侧移上杆)、上杆翻腕(用手腕上杆)、肩旋转(用肩上杆)这些概念误导了球员导致的。转身太容易了,而又没人讲过“有效转身”。很多人直观地理解转身的目的就是“把杆转上去,上杆”。如果转身的目的只是把球杆举上去,打成PGA球手的上杆形态,那用手举上去、用肩转上去、身体侧移送上去,都是可以的,自然就不需要“有效转身”,也就是之前说的没有“转身”。

“转身”的目的是什么?转身的目的是“蓄能”,而不是为了上杆。杆在你手里,你转身到位,杆自然到位,自然完成上杆。当然,转身的结果是完成了上杆。所以,不要去关注球杆,而要去关注打球的工具“人”。转身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打球这一工具“人”的蓄能,没有蓄能的转身就是无效转身。“蓄能”就是形成上盘和下盘的对抗,蓄积你下杆释放的能量,转身要完成蓄能。打球是用腰胯之力打球,那么转身就要形成腰胯的“扭转”,扭转的腰胯释放的时候才有能量出来。如果你转身没有形成腰胯的扭转,而只是侧移转身(哪怕侧移很轻微),那就没有蓄能,就是“无效转身”。

因为转身是蓄能,要形成上盘和下盘的对抗,那么“有效的转身”就要通过下盘“扎稳”、上盘“拧紧”形成对抗。那么如何形成对抗?中华传武讲人体身背五张弓,打高尔夫因为手脚均被缚,手脚四张弓被束缚了,只能是腰胯这张弓(身弓)打球。下盘是弓臂,上盘是弓弦,打球是张弓射箭。弓臂和弓弦是连在一起的,弓臂是大腿根往下的腿脚部分;弓弦是大腿根往上一直到肩胛骨以下的腰胯部分(西医讲的毛毯披肩部分的肌肉群,所谓的核心力量);箭是手和杆(手杆合一),在肩部位置搭在弓弦上。箭要射得远,杆头速度要出来,弓臂就要张紧,弓弦就要拉满,下盘要扎稳,上盘要扭转拧紧拉满弦。拉弦同步张弓,拉弦张弓是同步一体的,而不是腿旋转、腰旋转、肩旋转的并行旋转。所以,有效的转身是实现拉弦张弓,实现蓄能:“上盘的腰胯近水平扭转实现上盘拧紧(拉弦),同步下盘的腿脚会扎稳地面(张弓),拉弦张弓一体,弦拉满,弓张到位,右胯会自然顶住”。有效转身完成,上杆就自然完成了,高质量的上杆是有效转身的结果。

为什么很多业余球手没有“转身”、没有“有效转身”,主要的原因:

1、一般教练或者书上讲上杆都是讲“转身”、讲“转身上杆”,而很少有人讲“扭转”、讲“腰胯扭转上杆”。都是讲“旋转”,而不是讲“扭转”。其实,从上杆到下杆,人的转身还没有360度,哪来的旋转呢?旋转至少要转一圈以上,转几圈才叫旋转。而且听“旋转”感觉是没有内力的,陀螺旋转靠惯性就行了,不需要内力。这样就直观地造成业余球员的误解,导致他们用各种方式把杆转上去、转到要求的形态就可以了。他们听到“转身”上杆,就去“转身”了,双脚站在地上,不生内力的,用身体侧移或者轻微侧移地把身体转上去(出现的结果就是右胯没有顶住)。这样的“转身”很容易,不需要内力,随便就可以转身了,而且用肩膀主动转起来更容易(腰胯跟着肩走),用腰胯主动转(肩手跟着腰胯走)还不符合人的习惯。所以,业余球手很多是转肩转身上杆。转肩上杆,肩主动、腰跟着肩走,肩可以很容易地把杆转上去,杆都快上完了腰胯还没有转,导致腰胯没有足够的扭转。非常多的业余球手是这么用转肩上杆的,杆都快上完了,腰胯还没转,腰胯只是在杆上到最后阶段,被动地跟着肩手转一点点。所以说他们没有“转身”,没有“有效转身”,就是这个意思。

转身上杆实际是“腰胯扭转上杆”,是腰胯“扭转”而不是身体“旋转”,扭转有内力生,转动也是小范围的,不到一圈(业余球手基本是大半圈,职业球手也不到一圈)。因为高尔夫是用腰胯之力打球,腰胯没有足够的扭转,就是没有“有效转身”,没有蓄能,就没有释放的腰胯之力,球打得自然不通透,没有贯穿的力道,球飞不远。没有腰胯扭转的转身,就没有生出张紧的内力,上盘就没拧紧,弦就没拉满,同步下盘也没有“扎”在地上,人只是“站”在地上,下盘不稳,弓臂就张不紧。弦拉不满弓张不紧,就没有足够蓄能,没有拧紧的腰胯之力的释放,球出去的贯穿力道就不足,箭就射不远,球飞出去就没有距离。

2、受各种所谓的旋转误导,什么腿旋转、腰旋转、肩旋转、胸椎旋转、脊椎旋转,一堆的旋转,一堆的所谓同轴旋转,没有主线,没有主次,就把球员搞乱套了,云里雾里、不知所以。前面说了,实际上上杆时身体没有“旋转”一说,只有“扭转(拉弦)”和“释放(射箭)”,打球时身体的转动还没有一圈,只有大半圈,谈不上旋转(特别是上杆不是“旋转”),而是“扭转+释放”,上杆时腰胯扭转蓄能、下杆时腰胯发力释放。业余球员要忘掉一堆的误导你的所谓的旋转,特别是呈现假象的“肩旋转”。人体身背五张弓,打球是利用腰胯这张弓来打,打球是张弓射箭,上杆是拉弦张弓,下杆是释放射箭。“转身”是完成“拉弦(弓弦)”和“张弓(弓臂)”。拉弦和张弓是同步的、互为的,上盘和下盘是互为互动的。腰胯扭转拉弦,上盘的内力会生;大腿根以下的腿脚下盘自然会同步张紧,自然会“扎”稳地面,下盘的内力会生。所以,打球不是腿旋转、腰旋转、肩旋转的多平面同轴旋转。而是腰胯扭转带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腰胯扭转是核心。高尔夫的基础框架都是为腰胯扭转和释放服务,一切动作都是去实现腰胯的扭转和释放。如果你认知打球是各种同轴旋转,那会误导你用你最容易的方式(用肩手)去转身把杆转上去,就没有腰胯扭转的内力生出来,下盘腿脚的内力也不会生出来,下盘就不能扎稳地面,下盘不稳,弓张不紧,腰胯也没有扭转,弦没拉满,箭射出去就没有力道,箭就射不远。因为没有通透通畅的击球贯穿力道,球出去的方向也不稳。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以为他转身把杆转上去了,实际上他根本没有转身,没有有效转身。没有有效转身的几个表象是:右胯顶不住、身体松垮;上杆时杆头快速离开球、没有自然的引杆现象;肩主动上杆、肩手会有暗力;身体轻微侧移、程度不等的脊椎逆转;击球没有贯穿的力道、腰力被卡等等。看不见的隐象是:小腿(特别是右脚的小腿)没有肌肉拧紧感(下盘);腰背部肌肉没有张紧感(上盘)。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转身,业余球员如何去实现有效、方正、有宽度的转身?

打高尔夫因为是用腰胯之力,用身体的腰胯这张弓打球。所以,有效的转身是要形成腰胯的扭转,形成腰胯上盘和腿脚下盘的对抗,实现拉弦张弓,实现有效蓄能。

如何去实现方正、有宽度、有效的转身?

1、腰胯水平(近水平)扭转。腰胯的水平扭转一方面是通过站姿来保障,形成的站姿要让腰胯舒服通畅的近水平扭转。另一方面让杆头指着腰部位置(胯部缺口、右侧皮带方位),用腰胯的扭转之力把杆头转上来。“站姿”和“上杆通道”这两点就促使了腰胯的近水平扭转,上杆的过程就实现了腰胯的扭转,或者说腰胯的扭转实现了上杆。(什么是腰胯的近水平扭转,大家去翻下《转肩是假象,真真假假腿/腰/肩旋转》一文)

2、因为人体有宽度,腰胯的近水平扭转,那么上杆的开始阶段杆头自然往目标方向的反向延长线走(出现所谓的引杆现象),那么转身就有宽度,是方正的转身,而不是拧麻花的没有宽度的转身,转身就能完成有效蓄能。

3、因为是腰胯的近水平扭转,腰胯水平扭转到位后,右胯自然就顶住了,像限位开关一样。腰胯扭转拧紧拉弦,弓臂就自然同步张紧,下盘就“扎稳”在地上。上盘再继续张紧、拉弦,自然就形成了上下盘的极大对抗,形成了转身的最大蓄能。

腰胯的近水平扭转完成的转身上杆,所有的上杆要领和上杆表象都得到了满足,腰胯水平扭转的转身才是有效的转身、方正的转身、有宽度的转身。所以,书上或者视频讲的一堆让你云里雾里的上杆要领,其实本质是用腰胯水平扭转上杆。但人家不讲本质,讲一堆表象,叫你去实现表象,你就顾此失彼,始终也不能完全搞好,简单问题复杂化,搞得你就很烦躁。有效的转身确保上杆形成腰胯扭转之力,下杆才能释放出击球的力道,是确保你击球质量(距离和方向)的基础,这个非常重要,所以在这里专门说一下。实际上“有效转身”是高尔夫基础框架衍生的结果。“双手的自然下垂”是限制你的肩手主动发力,只能用腰胯水平扭转上杆;“站姿”是形成方便腰胯水平扭转的形态;高速公路的上杆“通道”要求把杆头从胯部缺口引上去,从腰部引上去,是促使你通过腰胯的近水平扭转上杆。站姿和通道这些高尔夫基础框架,都是去确保你实现有效的转身,你实现了站姿和上杆通道,就自然地保障了有效的转身。

其实,只要上杆不是走高速公路通道,都会出现有效转身不足的问题。上杆走乡村公路,大概率就是用肩手之力在上杆,腰胯是被动地跟随,腰胯的扭转就不足或者基本没有、也不方正,人基本是扭麻花上去的,转身没有宽度。上杆走省道,上杆时身体会开掉一点,上杆时杆头轨迹是快速抬起离开球,同样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腰胯扭转的不足,有效转身的不够,转身宽度不够,转身不够方正,腰力卡住了不能通畅释放,这个从杆头上杆轨迹就可以想象出来。只有杆头走高速公路,才会促使身体是用腰胯近水平扭转、用腰胯之力上杆;促使腰胯的近水平扭转完成蓄能,出现引杆现象;上杆会自然拧紧上盘,同步自然扎稳下盘,形成上盘和下盘的对抗;这才是有效转身,你的转身才是真的转身了。大家看到一个现象:在描述转身动作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出现“旋转”一词,而是“扭转”,用“拉弦张弓”来完成上杆,没有“腿旋转、腰旋转、肩旋转”一说。而是腰胯水平扭转拉弦,同步一体完成下盘的张弓,没有所谓的“旋转”,没有腿旋转、没有腰旋转,也没有肩旋转一说。腰胯水平扭转上杆到位后,这时候腰胯是扭转张紧的,这时候如果你身体韧性好,可以继续转肩上杆,也就是所谓的以胸椎为轴心旋转,继续拉弦,把弦拉得更满,形成更大程度的蓄能,那看你身体的能力,有能力就可以把弦拉得更满一些。但无论你拉得多满,因为腰胯是扭转张紧的,下杆时都会是腰胯主动释放把肩手杆带下来(大家看PGA球手打球,一定要去看他们腰胯的内力/上盘,以及腿脚的内力/下盘)。大家看看用张弓射箭,拉弦张弓来描述上杆,而不是跟你讲误导你的“腿旋转、腰旋转、肩旋转、胸椎旋转、脊椎旋转,多平面同轴旋转”,那么,你会很自然地去实现有内力生的腰胯扭转的上杆,实现有效转身,而不是一堆没有内力生的顾此失彼、有形无神的旋转,形成不了有效转身。

另外,高尔夫基础框架中为什么要双手自然下垂,而不是双手往前伸直,目的就是把肩手之力卸掉。如果你双手往前伸,手上一定就有残余的力道,你基本就会用肩手之力去上杆,腰胯就是被动地跟着走,有效转身就出不来。双手自然下垂,手上的力道就完全卸掉了,肩手也被卡住了,你用肩手之力上不了杆,逼着你只能用腰胯之力上杆,用腰胯扭转去上杆,腰胯扭转带着肩手转,完成腰胯扭转上杆蓄能,这样转身就是有效转身。再配合以上杆通道走高速公路,你转身就有宽度、也方正,转身就更有效,更高效地完成了蓄能。

说到转身,这里特别点名说下很多业余球手的情况:“转肩上杆”。我估计转肩上杆是教练或者教学视频教大家这么做的,到处充斥着教你如何转肩上杆,三大旋转中就有“肩旋转”,用“肩旋转”上杆。我估计是这些教学材料把大家带到沟里去了。还有挥杆三角形去诱导你保持肩手的刚性三角不变形,也会误导你用肩之力上杆,因为只有肩手发力才能维持挥杆三角形的刚性不变形。所以,大量的业余球手在用肩上杆,转肩上杆。之前有文章说过转肩是假象,大家自己去翻翻。那么,你用意念想想,肩主动转,会不会把腰就卡住了?腰是被动地跟着肩走,腰力就卡住了。如果你不能主动有意识地完成上下杆的切换,下杆时用腰力主动下杆。那么,你大概率用肩之力上杆、转肩上杆,就会用肩之力下杆、转肩下杆,腰跟着肩跑,腰力就卡住出不来。这是很多业余球手的典型情况,腰胯之力释放不出来,打起来很不舒服,原因就是他们转肩上杆,被“肩旋转”误导,被肩手挥杆三角形误导。主动转肩的上杆,腰胯是被动地跟随,上杆通道基本在省道,形成不了足够的有效转身,身体打起来很“卡”,击球的通透之力出不来;用肩打球,击球很多时候是用球杆“拍”球,球停不住;用肩打球,很难打好球道木。所以,这里明说:“不要去转肩上杆”,“转肩是假象”,用“腰胯近水平扭转上杆”,“用腰胯之力上杆,腰推肩手上杆”,“腰不动,万事不动;腰动,一切随动”,“太极不动手,动手不太极”。

到底是腰为主还是肩为主,我这里教条的讲道理可能也还是说服不了你,因为太多的教学误导你,你很难不去相信。那么,大家看看大卫利百特的得意门生,英国公开赛和球员锦标赛大满贯得主尼克·普莱斯怎么说的:“打球就这么点东西,是狗摇尾巴,还是尾巴摇狗”。大家去理解下什么意思?到底是尾巴摇狗,还是狗摇尾巴?毫无疑问你会说“是狗摇尾巴,尾巴摇不了狗”。那么高尔夫挥杆中的尾巴肯定是手和杆,这是长在你身上的尾巴,尾巴在肩膀那里从你身体里面长出来。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开悟了!很多业余球手是用尾巴摇狗,就是用肩手去打球,身体跟着肩手走,这不就是尾巴摇狗了?打球应该是狗摇尾巴,也就是肩手跟着身体走,是身体摇动尾巴动。打高尔夫因为手脚均被缚,身体能摇动的地方只有腰胯,所以是腰胯动带动肩手动,是腰胯动去摇动从肩膀处长出的手杆这条尾巴。“是狗摇尾巴,还是尾巴摇狗,打高尔夫就这么点东西”,尼克·普莱斯说的。的确也是如此。“打高尔夫是以腰胯之力为核心击球,打高尔夫就这么点东西”。说的道理是一样的。

高尔夫基础框架的内容就讲完了,这是高球大厦的主体结构,不能出问题。主体结构出问题,挥杆动作自然出问题,外墙砖自然出问题,房子肯定就不稳,你拼命去练挥杆动作,去用腻子粉抹平开裂的外墙砖,都是没有用的,今天好了明天又不行了,因为基础框架出了问题,好不了、稳定不了。高尔夫基础框架的道理是从“道法自然”衍生的。打球的工具不是“球杆”,而是你“人”,是“人杆合一”后“人”这个工具去打球,你从“人”这个工具的身体结构,自然就衍生出打高尔夫的基础框架和挥杆原理。高尔夫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高尔夫最终是你这个“人体”在打,从“人”这个工具的构造和特点出发,自然就能推演出力源、通道、站姿、握杆、站位、瞄准、球位这些高尔夫的基础框架,以及基础框架引导出的“转身”及挥杆动作这些术。

“理解了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知识”,这是大家读书时初中和高中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大家一定要静心读点书、读点文字,用脑子思考,实现自己对知识推演的领会和理解,最好自己去推演一遍,掌握打球之“道”,不能总是急功近利地想着看个30秒的短视频就能学到打球的术就可以打好球。高尔夫是系统工程,以一点统全局,牵一发动全身,需要从道明术。任何东西,一定是“以道御术,以术载道,有道则术自生,无道则术无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