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篇文章从高尔夫的本源出发,对打高尔夫的力源形成了认知;基于打高尔夫的约束条件和人的类圆规身体结构,从力源出发对如何握杆形成了认知;同时对球位也有了初步的认知;接下来是发力和如何发力的问题,基于打高尔夫的约束条件,人的类圆规身体结构应该如何来发力。
很多人听到“死不发力”、“打球不要发力”,以为打球不要发力。高尔夫是球类体育运动,而且开球是要把球打得越远越好,怎么可能不要发力呢?所以,打球一定要发力,有多大力使多大力,死不发力是打死不要乱发力(《高尔夫认知体系》)。如果你会发力,那么有多大力使多大力,只要力能通透、通畅地发出。
高尔夫是球类体育运动,是体育运动就得靠体能,就得发力。不发力,球怎么可能打远?不需要力量,为什么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力量(腰力)的下降,开球距离就变短了?所以,高尔夫首先是把球打远的运动,发力自然就是首要的,高尔夫的大部分动作要领都是为了“发力”、“利用身体结构的发力”、“本能地发力”。打不好球,主要也是因为发力的不对。所以,作为球类体育运动,“发力”是核心,这样你球才能打远,确保需要的距离。这就是《高尔夫之3:发力及如何发力》。
高尔夫新手为什么打不好球,很多人需要花较长时间(几个月或几年时间)才能感受到高尔夫的发力方法,有些人甚至一直都没有感受到舒服的发力方法(因为身体受伤或者年龄原因除外),之前两堂课说了“是因为没人跟他们说过高尔夫的本源”,他们以为高尔夫是高尔夫,高尔夫就是这样打的:“握杆、杆面、起杆、上杆、顶点、下杆、释放、击球、前挥、送杆、收杆”,通过球杆形态去打球。他们被要求实现各个阶段的杆、手、肩、身体的形态,各个阶段的“杆头”形态,以及握杆的“手”的形态,以及与手联接的“肩”的形态,通篇都是有“形”而无“神(力量)”。所以,他们都在盯着球杆形态打球,去满足球杆的形态,集中精力去实现球杆在挥杆各个阶段的形态,用球杆去打球。为了实现各个阶段的球杆形态,他们就会让自己的身体去满足球杆形态,所以,你能看到他们的动作在挥杆的每一个阶段外表都对,就是打不好球。很多身体柔韧性好的球员,特别是女孩子,因为她们身体柔韧性好,她们可以做出挥杆各个阶段非常漂亮的球杆和身体的形态,但一看就知道她们没有“转身”、没有“蓄力”、没有“力道”,球出去自然有一杆没一杆的。你说她们没有转身,她球杆明明非常漂亮的转上去了,身体摆得也很方正,怎么没有转身呢?因为她们身体柔韧性好,整个身体一转就把杆转上去了,下盘跟着上盘、上盘跟着肩手就把球杆转上去了,整个身体在转,自然不可能“生力”,生不出力量来,所以说她们没有“转身”(扭转)。
高尔夫是球类体育运动,打球是用力量打的,不讲力量,不讲生力和发力,只描述挥杆各个阶段球杆和手、手腕、肩、骨盆、背、腿、脚、膝盖应该呈现的标准形态,而没有“力贯其中”,球还怎么打呢?再加之江湖流传着“死不发力”,所以,就会导致球员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些外在形态上,纠结于这些形态的到位与否,而没有去关注打球的力量,以至于有“形”而无“神(力量)”。他们需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通过自己的下场经历才能慢慢感受到力量的源泉,有些人十多年甚至一直没有悟到发力的门道,一直在用肩手之力打球、用上半身打球,始终在100多杆徘徊。
之前从本源出发讲了高尔夫是“用棍子打地上的鹅卵石,看谁打得远、打得稳”,那么你理解了为什么要打球无手,不需要用手去控制球杆,也没人可以在150 kmh时速下还能去控制球杆;那么你理解了为什么要用腰力打球而不能用肩手之力打球。虽然现在的高尔夫球道不是硬地面了,高尔夫球也不是早期的石头了,但是器具在变,运动后面的道本身是不会变的,否则就不是高尔夫运动而是其他运动了。
接下来,是如何发力的问题。如何发力?为什么发不好力?很多人看着别人打球很轻松,好像没发力,球却打得很扎实,那只是你感觉表面是那样,没人打球是不发力的,不发力球怎么能飞得远?他在尽全力发力,但是他的力是通透、通畅之力,感觉身体一转球就出去了,好像没发力,实际上他在尽全力击球。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车子不费劲速度就能起来,在乡村公路上,你费劲车速也提不起来,但大家都在轰油门,只是他的油门轰出来效率高,感觉不费劲。
球员为什么发不好力,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高尔夫要把方向打得绝对的准导致他们用手去控制球杆撞球,用手发力打球(这主要是初学者会这样);还有的是他们认知高尔夫是画圆的运动,用手握着球杆用肩膀去扫球,用上半身在发力画圆;当然,主要还是他们认为“无论你说什么,最终都是球杆在打球,一定是要用球杆把球正正地打出去”,这样,他们就在想着怎么把球杆正正地打出去。而把球杆正正地打出去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用肩膀带着球杆扑下来(outside in挥杆轨迹),用杆面正正地去撞球。用身体旋转去带着球杆抽球(inside inside挥杆轨迹),反而直观上觉得是不对的,不能实现球杆正正地撞球,一定会存在击球时的杆面偏差(他们没认知高尔夫是误差运动《高尔夫认知体系》)。在这种想法下,大量的球手用肩膀打球,用上半身打球,所以就出来打深、打厚、啃地、剃头、砍飞等各种故障;用手打球自然就大概率打出来相克球了(《高尔夫认知体系技术图解》))。
当然,开始学球的人不能用腰力打球那是正常的。一个新手开始接触高尔夫,腰是钝的,因为人一般很少用到腰力去旋转(本文中讲的旋转、扭转,都是英文turn的意思,而不是rotate。turn是带力量的扭转、转动,rotate更多是一种几何旋转),腰没有经过锻炼而打开,没有韧性和劲道,转动就会很钝,就跟门长期不开关,门轴转起来会咔咔作响一样。一个人如果长时间不打球,腰就钝了,开始几场球也打不好。人年纪大了,很多人腰也会转不动了,球距离和稳定性就差很多,这反过来也说明打球是用腰力打。
因为腰没有打开,腰比较钝,没有经过锻炼能做出很好的扭转(turn),所以新手一开始没法用腰力打球,开始都是用肩手打球,下盘(腿脚)跟着肩手走,典型的就是下盘没有扎住而身体侧移上杆、侧移下杆,因为他们腰部能力没有形成而做不出腰胯方正地扭转,必须下盘跟着肩手走他们的球杆才能移动。所以,新手必须锻炼自己腰部的能力,让腰力能出来,腰部能做出方正扭转的动作,以便腰胯能蓄力和发力。当然,这些毛病不仅仅在新手身上有,在打了很多年球的业余球员身上同样有,有些是因为身体伤病原因没办法只能这样做,但大部分是因为让身体去“就”球杆的形态而导致的身体侧移上杆、身体侧移下杆,用肩手打球、用上半身打球。
基于打球的约束条件和身体的结构,打球是用腰力打(当然你用其它力量也可以把球打出去)。那么,什么是腰胯之力?你双脚张开站在地上,双手上举扶在墙上,扭动起来,这就是你的腰胯,打球是用这里的力量来打。你需要锻炼自己的腰胯能产生张紧之力(蓄力)和释放之力(发力)。打球是靠力量来打,而力量的源泉是这里,腰胯之力。
很多人打了很多年的球,特别是大量的教学在强调“肩旋转”(《高尔夫认知体系策略心法》转肩是假象),就以为打球要靠肩膀发力去旋转,球杆是握在手上的,手是连在肩上的,认为没有肩膀的发力实现肩旋转,球杆怎么送得过去呢?加之直观认为用球杆正正地撞球,用肩膀带着球杆扑下来,可以把球撞得更正;而用腰胯带着球杆走inside inside的挥杆轨迹,直观认为很难实现杆面正正地撞球。所以,在一定要实现球杆正正撞球的认知下,他们就会更多地用肩膀和上半身打球。偶尔用到了腰力,就打出一杆好球,下一杆又回到用肩膀和上半身打球了,球又不行了。
为什么是腰胯之力?这个问题是翻来覆去讲了,再从中华传武的角度讲一下,当然还有西医角度的毛毯披肩现象(《高尔夫认知体系策略心法》)。在高尔夫的本源中讲了用棍子打地上的鹅卵石,没人会笨到用手去打、用肩去打,一定是用腰力打。同时,打高尔夫和前面说的人双脚站地上、双手扶墙锻炼腰部的几何结构是一样的。打高尔夫时,你双脚的物理位置是不能移动的,双脚固定住了;你的双手握着球杆,手杆一体,相当于你双手也被绑住了。一个人双脚和双手都被约束住的情况下,你身体还能发力的只有腰胯了。这就是中华传武讲的身备五张弓,身体发力有五个地方“双手、双脚、腰胯”,现在四张弓都被约束了,只有腰胯之弓还有活动空间,还能充分发力。
那么如何发力,如何腰胯发力,如何腰胯更好地发力?要发力就需要空间,没有空间是发不了力的。拳击时,你的拳头不通过一定的距离去击打,拳头是没有力量的。也就是肌肉需要张弛,张弛都需要空间。那么,空间一定是顺畅的空间,人要发力,一定要顺畅舒服地发力。脚一定是往前踢脚才能更好地发力,手一定是往外张手才能更好地发力,这是人的身体结构决定的,换成猴子可能就不一定这样了,它们可能脚往后蹬脚更能发力。
腰胯如何更好地发力?首先找到舒畅的发力空间。如何找舒畅的发力空间?你直立地站在地上,旋转你的身体,肯定是水平旋转腰部能扭转的空间最大,扭转起来也最舒畅(见图中DJ的第二幅图左图的水平红线)。只要不是水平扭转,旋转的空间都会被抑制,身体的旋转也会受阻,这样人不舒服,强行扭转人就会受伤。
<腰胯的水平扭转和近水平扭转>
为什么很多打高尔夫的PGA球手在大学开始是学棒球的,棒球是双手持杆打空中水平飞过来的运动的球,高尔夫是双手持杆打地上静止的球,发力是一样的,打棒球出身的人可能更能做好转身(用右侧身体加速击球)。那么,因为打高尔夫是打地上静止的球,不是棒球那样打空中水平飞过来的球,所以,你上半身要前倾才能用“自然下垂”的双手“够”到球杆,上半身前倾后你重心前倾了,人就站不稳,所以你需要双膝微曲以把重心拉回来你才能站稳(站姿就这一句话讲完了)。人直立站立的时候,腰部水平扭转是旋转空间最大、最舒畅的,那么身体前倾以后自然就是原来的“水平扭转平面”变成了一个跟随上半身前倾而存在倾角的“近水平扭转平面”(见图中DJ的第二幅图右图的侧倾红线)。所以,棒球是打水平飞过来的球(球会落到腰胯水平位置球杆才会出击),所以腰胯扭转是水平扭转,而高尔夫是打地上静止的球,人上半身要前倾手才能“够”到球杆,所以腰胯扭转是近水平面扭转,这个近水平扭转平面是人身体前倾以后腰胯扭转最舒服、最通畅的。这样,腰胯扭转空间最大、最舒畅、最好蓄力和发力,这是人身体结构决定的。
而球杆是装在人身上的工具,就像一个稻草人一样,稻草人怎么转,稻草人身上的驱鸟杆就会跟着怎么动。腰胯的近水平扭转平面是既定的,那么你扭转腰胯的时候,球杆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杆头自然跟着就上来了。那么,腰胯近水平扭转的时候,杆头会指着右侧皮带方位上来,也就是身体前倾时形成的背与腿的胯部缺口上来(《高尔夫认知体系技术图解》上杆的道与术))。大家看图片中DJ的第3幅图的右图的侧倾红线,大家会发现那根侧倾红线往后穿过皮带,往前贯穿杆身与杆身重叠(这不是偶然的)。上杆的高速公路通道(《高尔夫认知体系技术图解》上杆的三条通道)对所有杆都一样,一号木球杆长,感觉挥杆平面就平一些,挖起(wedge)杆短,感觉挥杆平面就陡一些,但所有杆的上杆通道都是一样的,上杆起杆时杆头都是指着右侧皮带方位上来。腰胯近水平扭转,杆头在起杆阶段就一定是指着右侧皮带方位上来,如果杆头在起杆阶段没有指着右侧皮带方位上来,腰胯就一定不是近水平扭转(击球时就需要身体补偿),这些都是身体结构决定的。那么,上杆时出现的引杆现象,上杆右胯要顶住,下杆左胯要顶住,这些都是自然的,因为人的身体结构只能这样。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些,是因为你没有用腰胯近水平扭转,没有用身体结构打球,没有用腰胯打球,没有从高尔夫的本源出发去打球。“你在打高尔夫,而不是在打高尔夫”。
那么,腰胯在近水平面扭转时,左手打直、双手贴着身体,也都是自然的现象,身体结构限定了你只能这样。如果你不是腰胯近水平扭转,违背身体结构,那么你左手打直和双手贴着身体就是不可能的,下杆时需要身体补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打球身体到处是伤的原因。没有道法自然,没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如果你发现上杆时左手不能自然地打直上杆,那你立即意识到你的腰胯没有在近水平面扭转。如果你发现上杆时感觉腋窝下面凉飕飕的,你立即意识到你双手没有贴着身体上杆,立即意识到你的腰胯没有在近水平面扭转,你会立即调整实现腰胯的方正扭转上杆。
那么,如何发力就讲完了。总的来说,打球是用腰胯的力量带动球杆击球(inside inside挥杆轨迹),腰胯要生力和发力,发力就需要空间(位移)。物体要生力和发力,就要有发力的位移(直线或者旋转)。而打高尔夫因为是侧着身子打球,把球打向身体的侧前方,所以腰胯的发力就只能是旋转(扭转/turn)发力了,这样效率最高,力量最大,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发出最大的力道。因此,腰胯发力的位移是旋转(扭转/turn)位移,那么,腰胯如何扭转最舒服、最通畅,实现最大旋转位移呢?要发力,肯定是走你身体最舒服,最通畅的通道,脚要往前踢有劲,手要往外张有劲,肯定是要“顺”。那么,当人直立站立的时候,腰胯肯定是水平旋转最舒服、最通畅,这就是腰胯的水平扭转平面。打高尔夫因为手要能“够”到球杆,身体就要前倾,这时候腰胯最通畅、最舒服的扭转平面就从水平变成侧倾了,就是近水平扭转了,这就是腰胯的近水平扭转平面。人身体前倾的时候,腰胯在这个平面扭转是最舒服、最通畅的。
打高尔夫是用腰力打,腰胯的近水平面扭转实现腰力的蓄力和发力,而球杆是安装在人身上的工具,就跟稻草人身上装的驱鸟杆一样,不要去管球杆,要去管人的身体。“打球无手,手中无杆”,球杆已经设计好了,你身体旋转(turn)带着球杆旋转,球杆自然把球抽出去了。这样,你所有动作要领都是自然的实现:引杆、左手打直、双手贴着身体、右胯顶住等等,这些都是表象,是你腰胯近水平扭转的蓄力和发力的一种自然现象,你可以用这些现象来检验自己腰胯是否近水平扭转,而不是为了现象去刻意呈现现象。同样,站姿是为了形成腰胯通畅的蓄力和发力的势,握杆是为了你的双手不要阻碍腰胯的通畅发力,优秀的握杆是方便你腰胯通畅发力让右侧身体能更快转身实现身体的更快旋转,这一切都是为了腰胯的通畅、通透发力而展开。
站姿是为了形成腰胯通畅的蓄力和发力的“势”,那么站姿就不是撅着屁股、背挺得笔直、膝盖往前顶、腿往下蹲、双手往前伸了(这是很多业余球员的站姿,见《高尔夫认知体系策略心法》高尔夫基础框架)。站姿的形成是:球杆放置好(杆底水平放置在地面,杆面正对目标方向),那么握把在你左边大腿的内侧,这时候你身体前倾才能“够”到球杆,所以你身体前倾;身体前倾后,人的重心就不稳了,身体站不稳,你腰胯就没法通畅地近水平扭转了,为了站稳身体,所以你膝盖微曲,把人的重心拉回来,让身体的重量沉在整个脚掌上,这样你站稳了,腰胯才能近水平扭转。这样,站姿就完成了,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腰胯的近水平扭转,实现腰胯的通透、通畅发力。站姿完成后,看着屁股有点撅起来,有点往后顶,那只是看起来的样子而已。不要去撅着屁股,把腰力憋死了;不要去把背挺得直直的,把腰力憋死了;不要膝盖往前顶腿往下蹲,把腰胯的通畅扭转憋死了。“站”是为了“打”,站姿是为了形成腰胯通畅发力的“势”(《高尔夫认知体系技术图解》站是为了打,要稳而通畅)。
总之,打球是用力量打,打球是发力,打高尔夫最核心是发力,没有力量,球如何能打远,打出需要的距离?发力是一切球类运动的核心。而发力是身体发,不是球杆发,是身体发力带动球杆抽球,不是用人去打球杆用球杆去打球。发力是“神”,其它都是“形”,打拳是发力把人撂倒,打球是发力把球打远。
至此,打高尔夫的力源在哪里讲了,如何发力也讲了,如何形成发力的“势”(站姿)也讲了,球员需要去锻炼自己的腰胯扭转(是turn不是rotate),熟练自己的腰胯扭转的蓄力和发力,感觉就是螺旋弹簧一样,向右转身时旋紧螺旋弹簧,向左转身时释放螺旋弹簧,螺旋弹簧要能旋紧和释放有力,螺旋弹簧的下面(下盘)肯定要稳定在地上才能使上力,这就是“转身”和“方正转身”的问题了,如何方正转身实现更好地蓄力和发力,同时球飞行方向也是身体的方正转身形成的力道方向决定的,而不
1、打球是用力量打的,打高尔夫是打出距离就需要打出力道,球的飞行无论是距离还是方向,都得靠击球力道(打出杆头速度是靠人身体的力道,身体扭转形成的势能转换为身体旋转的动能)。如何发力打球,打得远、打得爽、打得酣畅。
2、基于打高尔夫的约束条件,明白人身备五张弓,其中四张弓被限制了,只余腰胯之弓,打高尔夫是用腰胯之弓发力打球,腰胯之弓如何张弓发力。【力源】
3、物体要发力就要有位移,而腰胯发力的位移是腰胯扭转的旋转位移,如何让腰胯扭转(旋转)最舒服、最通畅,那就是腰胯在近水平面扭转(人直立时是水平面扭转),这样效率最高,力量最大,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发出最大的力道。【发力】
4、用腰胯之弓打球,就要方便腰胯之弓发力,那么就要形成方便腰胯发力的站姿。站姿是为了方便腰胯发力,形成方便腰胯发力的“势”。要形成正确的站姿,避免邯郸学步的学一些错误的站姿。【站姿】
5、用身体带着球杆打球,不要盯着球杆打球。盯着球杆的形态去打球,就很容易出现用肩手打球、用上半身打球的问题,发力就会出问题(打深、打厚、剃头、砍飞、相克球)、方向也会出问题。(新手学球由于他们身体的腰胯还没有锻炼开,最开始可以容许他们用肩打球、用上半身打球、带点腰胯的力量,打上几次腰胯就锻炼开了,就可以完全用腰胯之弓打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