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高尔夫知识 >

看中外球友见面沟通的差别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10:30:52    

在中国,大多数球手初次见面时,通常都会询问对方的杆数,而在欧美国家,大多数球友初次见面时,则会询问对方的差点。

在美国,一个球手刚学球,就会学习差点的相关知识,并主动要求成为俱乐部的差点会员,因为差点指数会一直记录他的成长轨迹,让他对自己的实力有更清楚的认知。

美高协差点卡

世界的顶尖球会,如圣安德鲁斯、奥古斯塔国家高尔夫俱乐部,对球手的差点都非常严格的要求。没有差点卡,即使站在顶级的球场上,你也可能无法在自己钟爱的Tee台发球。

差点系统的意义在于,能够让不同水平的高尔夫球手在全世界的任何地点、任何高尔夫球场、任何形式的比赛中进行公平公正的同场竞技。在许多职业与业余配对赛上,业余选手都是根据差点获得让杆。

差点还有助于球场的经营管理。在遇到人流高峰的节假日,球场可以通过差点门槛限制客流,同时,低差点的球手更能保证球不会乱飞,在保障球场运营的同时,也为球场避免了因人多造成的安全隐患;此外,球场可以根据球手的不同差点,规定球手在哪个Tee台发球,这样能保障正常的打球速度,有效地支持了许多球场提倡的415(4小时15分钟打完18洞)管理思想。

差点的诞生源自于让杆。在17世纪,苏格兰人托马斯·金凯德经常会探寻如何在比赛中分配杆数,才能使自己的优势最大化,他在日记里写道:“在高尔夫中,是每三洞让两洞,其余打一样的杆数好呢?还是每一个洞让三杆好呢?”

现行的差点指数一般是一个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的数字,供球员打球时换算成球场差点,但在18世纪和19世纪,差点指数并没有那么精确,在当时的《高尔夫守则》中,描述了四种差点形式:“Third-one(每三洞让一杆),half-one(每两洞让一杆),one more(每一洞让一杆),two more(每洞让两杆)。

在经过数年的研究和实践后,1911年,美国高尔夫协会正式通过了第一个覆盖全国的差点系统,并在往后的100多年中,发展出了结合球场难度评定、计算严谨的差点系统。

在差点系统里,差点指数满足了人们最早期的让杆分配需求,它将高尔夫球手的水平明确地区分开来,通过不同发球台对应不同的难度,让专业球手配业余球手打球时不再无趣。

随着差点的演变,它已经成为国际上大大小小比赛的“资格证明”,美高协的13个独立比赛对参赛业余选手的差点均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美国公开赛要求球手的差点在1.4以内,美国业余锦标赛的差点要在2.4以内。

2020年1月1日, R&A和USGA共同制定的全球统一的高尔夫世界差点系统(World Handicap System,简称WHS)正式生效,旨在使球员打球方式更灵活,允许球手提交以对抗或休闲为打球目的取得的成绩,并以此计算出差点指数,确保更准确地反映出每位球员潜在的打球能力。

这无异于降低了获取差点指数的门槛,让更多的高尔夫球手易于获得自己的差点指数,享受更多这项运动的乐趣。

差点取决于球员的自我努力,让不同水平的球员都有信心努力追求自己能达到的最低杆数,它的存在尊重了个人的差异,也鼓励着每一个球手发掘自己的潜力,追求更好的自己。这是高尔夫运动所独有的评分规则,充分体现了这项运动的精神内涵。

一个球手可以通过差点看到自己的成长,也可以以差点激励自己持续地提升,它像一张成绩单,记录着球手的努力,也让球手在其中感受到高尔夫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成就感。毕竟,想要获得更低的差点,不能凭靠一时的运气,只能依靠技术的精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