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筋与水泥筑成的城市中久居,让人心底时不时会有一股迫切想要逃离的意愿,去往满目所见皆是绿色的地方,去看看丛林、看看湖泊、看看草地,感受五柳先生笔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暇意潇洒。
这大概就是高尔夫存在的意义,也是高尔夫被热爱的原因。
但你知道吗,气质休闲安然的高尔夫,也自带流量明星“享受”的热门话题——国籍争议。
面对柏拉图提出的哲学三连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高尔夫能作出很多种回答,即便你想要选出最让人信服的回答,答案也不止一个。
毫无疑问,传播范围最广的答案,是苏格兰。
在苏格兰的传说里,高尔夫源于放牧人在放牧时的枯燥无味。
放牧实在太无聊了,牧羊人便用棍子随意挥动着打发时间,结果无意间用棍子把石子击入了野兔的洞里。石子进洞的瞬间给牧羊人带来了难以言喻的愉悦感,让牧羊人们受到启发,发明了高尔夫运动,用于放牧时的自娱自乐。
抛开传说的奇幻色彩,高尔夫GOLF这个词语的第一次正式出场是在1457年的法令中。
当时,高尔夫这项运动的魅力不仅征服了牧羊人,还席卷了苏格兰军队,士兵们个个都成了“球瘾少年”,沉迷高尔夫导致训练不足、战斗力下降,于是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二世颁布了禁止高尔夫的法令,让国民小花高尔夫“出道及封杀”。
关于高尔夫起源,苏格兰是意料之中的答案,中国则是让人意想不到却又拥有大量史料记载的答案。当然,在中国高尔夫有一个不同的名字——捶丸,意为击打小球。
这项运动的风靡程度之盛,在宋、金、元三代都处于“流量巅峰”,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市井百姓,人见人爱。古人甚至专门编写了一部论述捶丸的书,名为《丸经》。
杂剧、散曲、绘画、文学作品,以及出土的文物…当你查阅、考证后,便能发现捶丸与高尔夫的相同之处如此之多,因此也有不少学者支持“捶丸在元代传入欧洲,后逐渐演变为高尔夫”这一说法,高尔夫的混血儿身份好似也顺理成章。
鸡汤学常说“努力,就会成功”,毒鸡汤则告诉你“付出,不一定有收获”,而高尔夫可能会劝你放下对“成功”二字的极度渴望,因为越是急切,越是难以进球。在高尔夫球场上,挥杆与进球,更需要一颗平常心。
毕竟时常会遇到“明明球洞近在眼前却怎么都进不了”的情况,比起抓耳挠腮的狼狈模样,还是泰然处之更能凸显你的魄力。
一顶遮阳的帽子、一副护手的手套、一套休闲的服装、一双舒适的球鞋,从头到脚的一身装备只是基础。在十几支球杆中挑选出最适合的球杆、选择哪一类高尔夫球,这些则是入门后的进阶知识。当你在经过专业教学的大量积累后,拥有了必备的技巧,终于能开启沉浸式的高尔夫体验,也需要不断磨练自己的心境。
高尔夫球运动的难度,从来都不仅在一个方面,从打球的装备、挥杆的姿势,到出行的路线、场地的选择…难度无死角的存在于每个环节。想要入门,或许你需要先了解一点——
“驾驭高尔夫”只是一种自大的妄想,真正的高尔夫爱好者将学会在其中享受困难,一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