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下盘的框架,要撑在这里往那里站,就感觉这个人是可以打沙坑,大家理解吗?这时候杆身后倾,前倾这个细节问题,后面再讨论。
下盘的框架有一点是什么?侧面,当设计好之后,是不是感觉很坚强、很结实、很稳固,打叉就没问题。
看到很多人是这样,这个和这个有什么区别?就是膝关节有没有超过脚尖的关系。如果是这样,没有超过脚尖,这样支撑,发现杆身是这样的,杆头的这里是更低的。因为沙坑里不能碰沙,击球之前不能碰沙,所以是这样的,这样划过更容易。

而如果当膝关节超过脚尖,会发现身体会起来,手会向前,会变成这样,会发现这里更低,这里反而高了。这样打球,杆身是这个状态,直接杆头进去还能出来吗?大理解吗?
所以发现当上肢设定的时候,下盘的框架一旦设定好之后,区别是很大的。膝关节没有超过脚尖,可以,膝关节超过脚尖,不可以。
而关键的关键是什么?就是当膝关节没有超过脚尖,杆头容易滑,容易过,球容易出去。而当膝关节一旦超过去之后,会发现杆身这么陡峭,这个是打薄了,出去了,而且打在这里了,然后再打,会发现能打出去这个概念,这个是直接打球能出的去,这是本能,因为本能要把沙子从沙坑里打出去。

而如果直接打沙,几乎很难出的去。为什么?大家看这个球痕,可以看到很难出的去。所以当在设定的时候,膝关节这样不要,这个要,然后打沙,出了去。